觀世音菩薩

觀世音菩薩

在早期的佛經中,多直接自梵語「Avalokiteśvara」音譯為「阿婆盧吉低舍婆羅」、「阿縛盧枳低濕伐邏」,竺法護和尚譯為「光世音菩薩」,南北朝姚秦時的鳩摩羅什法師譯為「觀世音菩薩」。觀世音菩薩
唐代玄奘法師等譯師們則譯為「觀自在菩薩」。「Avalokita」為「觀」,「iśvara」為「自在」,意為眾生所見之主,故玄奘譯為觀自在菩薩,可見於今日的《般若心經》
傳統上以為,因唐太宗李世民的本名當中有個「世」字,為了避諱,故當時將「觀世音菩薩」改稱為「觀音菩薩」,但其實「觀音菩薩」只是「觀世音菩薩」 的簡稱。唐代清涼澄觀法師指出在梵文古本中存在兩種不同的名稱,1927年新疆出土的古抄本中,以 Avalokitasvara अवलोकितस्वर 為觀音菩薩的名稱,證實了他的說法。「娑伐羅」(svara स्वर ),意思為「聲音」,Avalokitasvara 可意譯為「觀音」,鳩摩羅什出生在西域地區,所見的應該就是這個版本。因此,觀音菩薩並非是因為避諱而出現的名稱。根據宋代玄應的說法,這可能是來自於不 同地區方言所導致的。
「觀世音菩薩」從字面解釋就是「觀察世間聲音」的菩薩,出自《妙法蓮華經》之《觀世音菩薩普門品》:「若有無量百千萬億眾生,受諸苦惱,聞是觀世音 菩薩,一心稱名,觀世音菩薩即時觀其音聲,皆得解脫。」又說:「若有眾生,多於淫慾,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,便得離欲。若多瞋恚,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,便得 離瞋。若多愚癡,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,便得離癡。」
另一重意思則出自《楞嚴經》。觀世音菩薩以聽音方法契入法性,證得耳根圓通,修成正果。
觀世音菩薩在藏文作སྤྱན་རས་གཟིགས་དབང་ཕྱུག ( 藏语拼音:Jainraisigwangjug),也是「觀自在」之意,與玄奘法師等譯師們譯意相同。因為藏文「觀自在」總共有五個藏語的音節,所以藏文 書面、口語通常略稱「Jairaisig(「觀」、「眼視」)」三個音節,而省略了「wangjug(「自在」)」兩個音節。
因此觀世音菩薩與眾生最有緣份的一尊菩薩,您只要誠心叩拜,觀世音菩薩以大慈大悲的心,無邊的法力助你超脫疾苦,保佑你家人平安事事如意,完成願 望。 觀音的形像有很多種,譬如有白衣觀音,有送子觀音,寶瓶觀音,楊枝觀音,海潮觀音,千手觀音(只適用於學法弟子),滴水觀音等等。
若請觀世音菩薩到座(佛像開光),大多會將地主開光,因觀世音菩薩大慈大悲,不會阻隔家中免受靈體入侵,因此需要請地主坐鎮。

Author: admin
承接各地產公司網頁設計及網絡宣傳 TEL : 61 812 812